仁和区:农业“量增质升”亮点多

www.maomin.org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4-08-24     来源:攀枝花日报      选择阅读字号:[ ]     阅读次数:

  

  绿油油的旱稻为大地“披”上了绿装。 

  立秋刚过,沐浴着灿烂阳光,仁和区的田野间田成方、路成行、渠相连、绿意浓、生产旺……目之所及,大好“丰”景随处可见。

  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仁和区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.6亿元,同比增长3.6%。小春粮食产量0.37万吨,增长3.3%;水果产量1.21万吨,增长22.75%;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7.5万吨,增长5.1%。

  一组组递增的数据,体现着仁和区农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,整体发展势头蓬勃。其中,粮食生产呈现面积、单产、总产“三增”态势,农业科技和先进装备持续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,特色产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。

  守好底线——粮食生产稳中有进

  在同德镇新民村,4月初播下的旱稻种子,如今已是生机盎然,茁壮生长,微风吹过,激起层层绿色“浪花”,预示着丰收的喜人景象。

  新民村于今年4月完成土地整治后,曾经狭小零散的田地一去不返,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了,而在生产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,该如何平衡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用水量的关系,便成了新民村思考的新问题。

  新民村经过考察,引进旱稻进行种植,目前种植面积达400余亩,相较于以前栽种的水稻,旱稻全生育期不需要建立水层,能节约一半以上的用水量,且单价较高,经济价值高于水稻3倍,不仅保障粮食生产,还为增收打下坚实基础。

  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。上半年,仁和区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、优化粮食品种、推广粮经轮作种植模式、强化防灾减灾、落实相关惠农政策等,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长。

  科技支撑——新质生产力持续涌现

  无人机盘旋高空轻松完成喷洒作业,手持遥控为无人机定速、定高、定量,航线精准规划,实现“靶向”防治……近日,在仁和区平地镇白拉古村万亩板栗园区,三架满载药液的植保无人机在机手操控下凌空而起,按计划航线飞往板栗病虫害统防统治区域,飞防作业效率是传统人工的60多倍。

  板栗产业,是仁和区建设“天府森林粮库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由于板栗树体高大,人工植保作业存在难度大、耗时长、药液喷洒不均匀等问题。

  通过飞防作业,无人机可以实现精准导航飞行,只用一台电脑即可完成航线、喷洒量和喷洒区域的参数设定,相较传统喷洒作业,具有节省人力、节省时间、高效使用药剂等优势,极大提升了病虫害防治效果。

  今年,仁和区启动板栗林无人机病虫害防治示范项目,通过无人机植保防治,组织第三方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,对平地镇白拉古村旧村小吴坝组、糯巴沟组5000亩板栗林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。随着无人机在林间轻舞,“科技范儿”实打实转化成了农业新质生产力。

  特色产业——农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

  “今年牛油果挂果数量比去年翻了一倍!”8月14日,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裕民村牛油果种植基地,村民罗兴国望着树上繁密的果实,笑容始终挂在脸上。

  2019年,牛油果在裕民村落地生根。哈斯,桂垦大2号,桂研4号、5号……随着村上不断引进优良品种,拓展种植面积,如今已发展到800亩。

  5年来,牛油果陆续在仁和区扎根结果,仁和镇、前进镇、金江镇、福田镇等地相继引进牛油果种植,全区总面积达2000余亩,目前已陆续挂果,未来丰产后每年可收获果实1000余吨,增收2000万元。

  而在福田镇塘坝村,蓝莓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中,一个个大型挖机穿梭在平整完的土地上,按距离打下孔洞,为后续大棚安装打下基础;水肥一体化装置系统也陆续进场,开始安装。

  2023年,福田镇金龟村率先落地蓝莓种植基地,面积1000余亩,今年初,基地内蓝莓迎来第一批大规模成熟上市,预计年产值超过6000万元。

  如今,福田镇金台子村、塘坝村等村也陆续开始引进蓝莓种植,建立“企业+村集体经济组织+村民”联结机制,发展出了一条带有福田特色的共富“蓝莓模式”。

  透过上半年农业发展成绩单,我们可以看到,当前的仁和区,农业综合产能愈发稳固,经营体系加速变革,“天府第二粮仓”仁和基地地基更牢。(蒲茂源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媛)

审核: 孙昕   责任编辑: 伍家秀